太阳系中行星为什么有八颗?要回答这个问题,首要先明白行星的概念。
行星的定义
太阳系中行星为什么有八颗?而不是九颗或者十颗或者更多?
如何定义行星这一概念在天文学上一直是个备受争议的问题。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2006年8月24日通过了“行星”的新定义,这一定义包括以下三点:
1、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;
2、质量必须足够大,来克服固体引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形状(近于球体);
3、必须清除轨道附近区域,公转轨道范围内不能有比它更大的天体。
为什么太阳系中的行星是八颗
太阳系中行星为什么有八颗?而不是九颗或者十颗或者更多?
明白了行星的定义,就很好解释为什么太阳系中的行星是八颗而不是更多颗了。因为在太阳系中,围绕太阳运转,且质量足够大,公转轨道内没有比它更大的天体,符合这3个条件的星体只有这8颗。
在符合新定义的12颗太阳系行星中,冥王星、“卡戎”和“2003UB313”(齐娜/阋神)都属于“矮行星”。
太阳系中行星为什么有八颗?而不是九颗或者十颗或者更多?
天文学家认为,“矮行星”的轨道通常不是规则的圆形,而是偏心率较大的椭圆形。这类行星的来源,很可能与太阳系内其他行星不同。随着观测手段的进步,天文学家还有可能在太阳系边缘发现更多大天体。未来太阳系的行星名单如果继续扩大,新增的也将是“矮行星”。
以上是我对问题“太阳系中的行星为什么是八颗”的回答,欢迎大家在评论中与我交流讨论。
免责声明: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部分源自互联网,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如涉及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,谢谢!